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

郭漢煌 / 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-營隊後之省思

719我踏上一個未知的島嶼,伴隨著刻板印象「昔日關重刑犯之處」,在歷史上獨缺了對於政治受難者的記憶。本次營隊以「體驗」為宗旨,因此事前及事中有預定的規範,且整體環境皆以體驗為目的,但與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相較,或許可稱之「自由中的不自由」。從登船至綠島的過程,在茫茫大海中,心境上忐忑不安,無法確知未來的變化,畢竟是第一次參加營隊的團體生活,但這樣的心境穿越時空,政治受難者所面對的是完全不知目的地,以及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,甚至每天需承受生命喪失的恐懼。或許我無法真正體會白色恐怖時期的氛圍,僅能透過上個世代與這個時代的對話與傳承,瞭解過去的歷史故事,維護人權的核心價值,並許下具體實踐的承諾。

昔日國家基於意識型態而箝制人民言論自由,將人民視為客體,侵害憲法上人性尊嚴,踐踏人民基本權。而在今日臺灣民主化看似成熟之際,仍有一些過去被壓抑且尚未被探究之問題。

自解除戒嚴以來,許多社會抗爭者因違反集會遊行法,甚至遭司法警察以違反刑法而移送,對於行使憲法上之表現自由,且行為本質上並無侵害他人權利或公共秩序,卻需進行事前審查之限制,賦予警察機關廣泛之行政權限。是以,集會遊行中的言論自由限制,仍未隨著解除戒嚴而轉型。蓋民主政治的言論自由核心,在於政治性言論的批判政府與公共事務的功能。


在過去的經驗告訴吾人,一個世代認為是公平,卻可能是後世代之不公平。當需要正義與責任應該發言的時候,不要讓金錢出聲;因一旦後者一出聲,前者則沉默、噤聲了。蓋公平正義非僅建築在形式意義,而是植基於實踐的道德勇氣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